2)第104章西川第一_官路高升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静清冷的禅茶。

  汪海洋征求过陈哲光的意见,陈哲光说了鹤鸣茶社,青羊宫,锦江宾馆几个地方,汪海洋又问王道士,王道士说当官不为怪,做事也不为怪,喝茶,那就去喝茶的地方。

  结果那天在文殊院见面,王道士换了一身便装,仿佛一个普通的茶客,陈哲光也只带了秘书,也像忙中偷闲的寻常百姓,坐下便从《道德经》开始,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道士说这是世间道理,莫不如此,便是权力也是这样,小官小吏时无不孜孜以求往上爬,由一至二至三,可是也由此带来各种麻烦和焦虑。

  由焦虑说到年龄说到身体,王道士说老子早有决言,吾有大患吾患有身,人的各种烦恼,都是身体带来的,意识才是实质,身体只是载体,当初造物主选择了比恐龙更小的身体来承载意识,所以猿人才变成了智人,才有了人类,或者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便是意识独立于身体而存在,或者说是对身体的改造最终消灭了身体。老子说过很多关于虚与实,梦与现实的解析,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谓的真实世界,也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真实。

  由意识说到心,由心说到心证,由心证说到道法自然,王道士说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人与世界,与社会和谐地相处,融洽互生,不逾矩而无规矩,不与人而目中无人,规矩是我我是规矩,人就是我我就是人。这个时候,陈哲光说,道长高见,这是说到了道家的无为而为了。关于这一点,我就有朋友批评我,说我心在道家,行为却是法家,如何解?

  王道士说,基本上说,道家是反封建,反传统,具有神秘主义和无正府主义,强调自然和人世诸事上人的无为,要求顺应“道”的指引。在道家看来,理想的社会是百姓自治的小型社群(农业社群),而理想的君主则应该不与民争,顺应自然。但是呢,道家的理论中其实也有入世的学术和智慧,而且是一种更高的入世智慧。举例说吧,先说人物,比如鬼谷子,黄石公,是间接入世,通过他们的学说和传人影响天下,又比如姜子牙,诸葛亮,这是直接入世,通过自己的权谋武功平天下。还有陈抟,你说他出世吗?包括老子本人。

  所以古往今来的大贤大圣,总会在两者之间做出倾向和平衡,而不是取舍,而且一时有一时的倾向。书纪您所为,看起来是“术”上的南辕北辙,但是因为选择了“道”来做为弥补,也是一种平衡,也画了一个圆。

  陈哲光表情淡然,说世有参差,万人万相,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跟道长一样想法,一般看我。我经常问我,一项工作,是不是?应该吗?必须?为什么?还有什么?自认对于这座城市,对于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努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