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78 曼彻斯特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量全部都落在了李-钱德勒的身上,沉甸甸得几乎压垮他的肩膀,那些苦涩、那些酸楚、那些挣扎始终不曾消散过,他用一生来背负自己的过错和生命的伤痛。

  但电影真正的出色之处就在于,以细腻而琐碎的笔触呈现出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不是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就能够治愈一切的,不是握拳为自己加油鼓劲就能够真正振作起来的,也不是所有时刻都如同电影一般“振作加油”之后就能够开启全新篇章的,现实生活里,有些事情有些伤痛,永远都无法磨灭。

  虽然是一部电影,却讲述了生活。

  真实而细腻的故事,拥有着一股心碎的温柔。在情绪层面、在情感层面、尤其是在故事层面能够轻而易举地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柔软,将角色魅力最大化,走向结局的时候,人人都期待着一个自我和解的结果,希望李-钱德勒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但电影没有,就如同生活一样,我们不会找到一个结局,活着,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毋庸置疑,整部作品的重心都落在了李-钱德勒的身上,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独角戏,演员的成败至关重要。

  上一世,卡西-阿弗莱克出演了这部作品,他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面瘫演技”——与他的亲哥哥本-阿弗莱克不同,卡西从出道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展现出了自己演技的细腻,从眼神到动作的情绪渗透非常出色。

  早在2007年,卡西就凭借着“神枪手之死”和“失踪的宝贝”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前者甚至一举为他赢得了首次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在那之后,他也始终在独立电影领域活跃,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

  卡西的表演细腻而温柔,在不动声色之间,总是能够通过眼神呈现出情绪的层次,这对演员来说并不容易。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作品,整体基调是悲伤的,但悲伤也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表现方式,不见得只有落泪才是悲伤,也不见得只有哀嚎才是痛苦,更多时候,心碎无声。卡西无疑成功做到了。

  就蓝礼个人来说,“爱乐之城”与“海边的曼彻斯特”都是非常非常喜欢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并驾齐驱,但如果从演员角度出发,“海边的曼彻斯特”还要更胜一筹,就好像“爆裂鼓手”胜于“爱乐之城”一样——

  角色的表演空间更加宽广。作为观众和作为演员,审视作品的角度是不同的。

  当初在拍摄“超脱”的时候,其实蓝礼就期待着“海边的曼彻斯特”了,因为两个角色都是在面瘫状态之下呈现出一种悲伤和绝望,而“海边的曼彻斯特”甚至比“超脱”还要更进一步,悲伤的层次和力量都更加丰富。

  另外,托尼-凯耶在“超脱”之中,通过绘画、旁白、配角等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