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严峻的挑战_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励相关行业或者企业采购其产品。

  这一招才是蛇打七寸。

  目前的硬盘市场,大部分的采购者都是PC企业,而不是普通的消费者。

  而这一些PC企业,和米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毕竟米国掌握着it界的最高话语权,从CPU到内存,再到主板,米国都有着其行业规范和准入许可。

  如果长天科技不遵循这一次会议的要求,那么米国it行业协会,可能会视情况要求PC企业暂停采购长天科技的碳晶硬盘,并且保留做出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米国it行业,有不少企业是相互竞争关系的。

  比如英特尔和AMD,希捷、西数和迈拓,以及各大资本控股的弯弯地区主板生产企业等等。

  但是在对外的时候,大家几乎是团结一致的。

  因为这些人的脑子都很清,21世纪必定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米国人的时代。

  能够控制和掌握全球财富的计算机技术,只能够掌握在米国人的手中。

  对整个米国it行业而言,大家都认为,长天科技研发出碳晶存储,可能只是意外的发现,这并不影响米国it行业引领全球的格局,也不会伤害米国计算机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米国人对搞定长天科技非常有信心。

  毕竟在上个世纪80年的,东洋的半导体行业虽然起步晚,但是短时间内就超越了米国,其产品也向米国大规模的销售。

  当时东洋的芯片几乎霸占了整个米国的市场,比如卡西欧主导的计算机制造占有了米国电子市场的80%。

  而当时米国惠普公司的芯片测试结果表示,东洋的芯片良品率远高于米国。

  此外当时东洋还牵头了东芝、三菱、富士通、NCE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DRAM制法革新项目。

  就是这个项目差一点让东洋重新回到半导体霸主的地位,把整个米国的半导体拉下水。

  80年代的米国也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米国的半导体协会,直接对东洋的半导体行业提起了倾销问题的诉讼,并且督促米国相关部门启动301调查。

  301调查启动之后,米国希望东洋能够对米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行巨额的补偿。

  在讨价还价的同时,米国利用了自己的货币政策和强大的影响力,迫使东洋签下了《广场协议》。

  该协定签署之后,东洋对米国的经济优势化为泡影,一个东京的地价能够买下整个米国的神话也就此破灭。

  随着《广场协定》的签署,东洋的半导体神话也宣告结束。

  仅留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半死不活,不过就是这一些半死不活的企业,竟然还硬生生的支撑了东洋后面一二十年年的半导体优势(相较于其他国家)。

  米国本身也是需要廉价的半导体产品,它不让东洋做这件事情,就一定会让其他的国家或者是地区来。

  在这种背景下,南韩和弯弯地区的半导体行业开始崛起。

  特别是夏国的弯弯地区,台积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

  从简单机械的帮助英特尔等企业生产芯片,到最后的自主创新。

  不过米国对弯弯可比对东洋放心得多,因此弯弯地区的半导体行业有了后面40年的辉煌发展。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