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章 开饭店和做人一样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餐厅里只要是靠墙的餐桌都加了电源插座,并且在吧台准备了万能充。

  还有上次艳华和老谭提到的打包盒问题,坚决不收费。另外打包袋也换成了硬纸袋,上面印着店名店标,造型和商场里的一样,拎在手里不丢人,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很结实。

  如今三台子的大街上,走出不远就能看到一些人手里拎着印有阿巧饺子馆的手提袋,几乎成了一道风景。

  当然,这是不收费的。

  光打包袋一项,每个月就比别的饭店高出一万元的额外支出。

  为了提高客人满意度,最近还推出了免费给社区老百姓调饺子馅活动。有些客人想自己在家包饺子,但限于调的饺子馅不好吃,这好办,把肉馅拿到饺子馆,免费给调。

  这是一项便民活动,受到老百姓喜欢。细算一下饭店没损失啥,就搭点调料人工,但无疑获得了好口碑。

  好口碑来之不易,这里面包含了做人的道理。

  我们不是哲人,有些词藻说不出来,用老百姓话说就是大度,舍得花钱。

  在员工的工资、福利、业余生活、发展、以及提高客人满意度上,阿巧饺子馆每家店每个月比同等饭店多支出三万块钱。现在正常运营的是四家店,加在一起十二万,一年下来一百四十四万。

  一百四十四万,不小的数目,心眼儿小的老板舍不出来。

  我们从另外的角度算一笔账。

  如果不舍得这一百四十四万,那么再好的管理也只能是有个好生意,达不到火爆局面,每家店面的纯收入每个月最少降低五万元,四家店就二十万,一年下来是二百四十万。

  不但如此,员工队伍还不会稳定,一直处于招人走人的流动状态,别说继续开店,能维持住现有局面就不错了。

  取舍之间的舍得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大的格局才有大舍大得。

  老谭和艳华回到老店。

  一个多月没回来,进店后倍感亲切。

  员工见到老谭喊谭师傅,一些岁数小的孩子喊谭叔,只有张丽喊老谭,并且毫不客气。

  和大家打过招呼来到二楼,路过培训室的时候见秦丽丽正在给新员工上课,不禁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

  “丽丽做培训行,挺敬业。”艳华夸赞道。

  “嗯。”老谭点点头,说:“得把投影仪换了,换电子屏,清晰,白天也能看清楚。”

  “想一块儿去了,正准备装呢。”艳华说。

  “现在账面上有多少钱?”老谭问。

  “八十多万吧。”

  老谭苦笑一下,说:“说出去都没人信,四家店才八十多万,净搞建设了。”

  艳华也笑了,说:“还有四家店呢,不是钱呀。”

  “第五家也马上开业了------面包会有的,钱也大大会有的。”

  进了办公室,文员娜娜端了茶进来,放下后准备出去,艳华叫她把企划经理张向东叫来,老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