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0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雅茹说:“他俩挺厉害,有孩子了。”

  “四十多岁,正常。”老谭说。

  “你没打算要个二胎?”雅茹问。

  “一个养着还费劲儿呢。”老谭自嘲的说。

  “你家孩子十几?”王艳丽问。

  “十岁。”老谭说。

  “你孩子够小的,我儿子二十,大学没考上,闲呆着呢。”王艳丽说。

  “没再复习?”老谭问。

  “没,矿山照顾,给在电厂安排个工作,你也知道,电厂效益不好,开不出工资,大部分都下岗了。他那班也不正经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说不听------”说到这王艳丽叹了口气,接着道:“他爸死了之后一直跟着他爷爷奶奶了,管不了。”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像王艳丽,一个寡妇,带着个孩子,虽然矿山照顾帮着开个小卖部,但矿山要黄了,职工手里没钱,小卖部生意也不好。大部分都是赊欠,见不着现钱,还得往里搭成本,一来二去的也就开不下去,只好出来打工。

  老谭请俩人吃的涮羊肉。

  喝酒的时候老谭问王艳丽矿山下岗在家待着的人多不,王艳丽说不少,有门路的做买卖维持生计,没门路的出去打工,也有舍不得家的,在家门口找营生干。

  她说:“咱家那现在农村得过,老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工业户牛逼,月月开钱,瞧不起农业户。现在倒过来了,工业户啥也不是,农业户家家都行,尤其是烤烟户,发的乌央乌央的。一到栽烟和打烟叶的时候工业户都到烤烟人家打工,男的一天一百二,女的一百,中午管顿饭。”

  “你不是有地吗?”老谭问。

  “有啥呀?结婚的时候赶上农转非,觉着吃国库粮牛逼,就转了。现在后悔都来不及,要是有几亩地咋说也不用买着吃,就是不种包出去也是钱呀。”王艳丽后悔的说。

  “在家待着的没有想出来干活的?”老谭问。

  “有,咋没有呢。”王艳丽说:“像我这大岁数的大部分在家待着,都想出来打工挣点儿,但家里脱离不开。我这就别说了,一个人,到哪都行。人家都是有家有业的,孩子二十来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咋走?

  咱们那老爷们你还不知道,以前上班上惯了,大爷似的。现在没班上还不愿意搭辛苦,大钱挣不来小钱不爱挣,老娘们看不惯也没法,整天打架升天的------老娘们出去挣钱老爷们还小心眼儿------”

  王艳丽说完苦笑一下,老谭想起回老家给父亲上坟时在她的小卖部见到的那几个老爷们,应该就是她说的那种——在家守着,靠低保活命,还整天衣着光鲜的人五人六,用老百姓话说就是倒驴不倒架。

  “你没看呢,兜里连五十块钱都没有,整天的吹牛逼------咱家那边也有麻将社了,这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