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4章 接班人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

  跟管理层不谈钱不现实,包括员工。一个人应聘到一家企业,不管是干管理的还是普通员工,不要跟人家谈理想。他要的是一份工作养家糊口,给的工资达到期望值就干,达不到不干,不会听你给人家谈理想描绘未来。

  连工作都没有,老婆孩子等米下锅呢,画的大饼再好不充饥呀。

  但话说回来,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员工看不到希望也是悲哀的,那样离死就不远了。

  “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表面上看这是个口号,很多培训机构用这个打鸡血,把被培训的老板和管理人员整的热血沸腾的。

  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再好的企业没有人只是空壳,再好的员工没有平台就是废物。

  好企业人们爱去,原因无非两点,能按时拿到工资和得到丰厚的福利待遇,同时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板打造可持续性发展盈利的平台给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这是互利共赢的。

  拿阿巧来说,是艳华和燕子的买卖,通过老谭的手创建的。经过五年时间发展到今天,表面上看是老谭的功劳。说句到家话,要是没有店长、厨师长、人资部、市场部、财务部、后勤部的共同努力只老谭一个人能成吗?

  反过来说,这些人在这里要是没有发展空间,只拿个死工资,也早不干了。

  谁都希望越来越好,做主管想当部长,当部长想做经理,做了经理看着店长的位置眼馋,等做了店长拿了分红,还想做区域经理。

  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好做时,觉着发展到头了,也就没了热情,工作或者按部就班,或者跳槽到别的饭店另谋发展。

  我们不能说这不忠诚,也不能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指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树大分叉庙大分家。当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离开企业是正常的,这和个人的发展跟不上企业的脚步被淘汰是一个道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倒时不用沮丧,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要不然哪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周晓梅作为区域经理,担心中高层管理人员去外地开会儿店里没管理是正常的,这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看来得培养接班人了。”老谭说。

  “咋地?想退休呀?”王淑兰开玩笑的问。

  “那倒不是。”老谭想了想说:“前天和大董的掌门人唠了一会儿,他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啥话?”艳华问。

  “管理者越累越不出效益,事必躬亲培养不出好下属,企业也没有发展。”老谭说。

  艳华和王淑兰用沉默来思考这句话的含义,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周晓梅也在思考。

  “培养接班人势在必行。

  咱们有规范的企业制度,有严谨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标准,这些组成了现有的运营模式。模式盈利,并且能快速复制,这是发展的根本。

  模式能复制人也得复制。

  管理一旦跟不上发展企业将原地踏步,那时有可能会被内耗耗死。现在是咱们在管,几年后呢?几年或者十年后咱们还行吗?就算身体行脑袋也不行了,跟不上形势,会被自然淘汰。

  所以说得培养接班人,咱们往后潲潲,让他们做,咱们在后面看着。”老谭说。

  “树根不动,树梢随便发展。”王淑兰首先开口。

  “是,咱们是树根,还得当阳光雨露,树梢永远是冲着阳光长的。大方向错不了,咱们规正小小不严的,帮着规避错误就行。”老谭说。

  “我是不是可以游山玩水了,和张宇燕子一样?”艳华笑问。

  “差不多。”老谭说:“我都不那么累了,在背后指导指导就行。”

  “想好谁接你的班了吗?”艳华问。

  “大致有个人选,还没确定。”

  老谭看向周晓梅,说:“你把木兰好好带带,回去给她到高管班报个名。”

  “好。”周晓梅点头应承,然后笑着问:“小叔,过完年我还给你当司机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