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厨艺大赛(上)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加二分火候。火候指的是煮、蒸、煎。俗话说煮饺鲜、蒸饺香、煎饺味道能绕梁。说的就是火候。

  馅是饺子的灵魂,无馅不成饺,无汤不煮面。要想做一碗好面条首先得有好汤,好汤指的是老汤、鸡汤、高汤,其中包括酱、卤、汁、料。

  饺子好吃主要体现在馅上,要不咋说馅是灵魂呢。并且饺子也是以所包的馅料命名的,比如三鲜馅饺子、酸菜馅饺子、芹菜馅饺子、青椒馅饺子等等。

  饺子还讲究三分皮。皮就是面,面要是和的不是软就是硬的,擀出的皮也不行,包出的饺子也不好吃,不是粘牙就是白生。

  所以说一盘饺子要想好吃,必须皮、馅、火候全都掌握好。

  现在五位选手操作的是饺子的第一步——和面。和面讲究水面适中,软硬适度,揉到时候,醒到程度。和完面要手光、盆光、面光,也就是常说的三光。”

  李爽适时应景的讲解让评委们很满意,尤其十位老顾客评委,听的很入神也很仔细。

  五位选手从和面到揉面再到醒面一气呵成,不分前后。

  接下来是揉条下剂子。五个人的操作步骤、动作姿势完全一样,都是先把醒好的面团从中间掏个洞,然后两手攥成大圆环,再从一处断开,放在面板上搓成均匀粗细的长条。

  接下来左手掐着面条一端,右手快速的揪剂子,一下两个。五个人一起来,剂子像大个儿的雨点纷纷落下,场面颇为壮观,引得评委和观看比赛的员工纷纷鼓掌叫好。

  场面有点不像比赛,更像表演。

  下完剂子开始擀皮,这是最具观赏性的。

  只见五位选手先是双手压剂子,把压完的剂子四个一沓的摞起。然后用双手的手掌压着两头尖的额面杖,两只手各掐四个摞在一起的剂子开始擀。

  一下,两下,三下、四下、五下。

  出——

  一手四个两手八个,圆圆的剂子飞出去,如大片的雪花,飘飘洒洒。

  又是一片掌声。

  在阿巧,用两头尖擀面杖一次擀俩皮的属于入刚入门的菜鸟,擀四个的属于青铜,擀六个的等于黄金,擀八个是王者。像王红、孟梦、雅茹、吴敏她们一次性擀十到十二个的就属于天花板了。

  在这个环节五个人拉开了少许距离,有三十秒的差距。

  最后经过紧张的包制一关,最终取胜的是东道主苏州代表队选手。

  全场最高兴的当属雅茹,那是她亲手调教出来的员工,虽没像赵敏那样收为徒弟,但也师傅师傅的叫着,能不高兴吗。

  接下来是凉菜比赛。

  在饺子工比赛的时候凉菜师傅的制作就已经在厨房开始了,饺子工比赛一结束,凉菜师傅的第一道规定菜品的制作已全部完成,被传菜生端到了展台上。

  规定菜品是阿巧的传统凉菜“炝拌干豆腐”。这道菜在东北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爽口菜,家庭妇女都会做。就因为家喻户晓,谁都会做,大小饭店都有,所以做好的、叫人叫绝的真没几个。

  这就和东北名菜“锅包肉”一样,说难做吧,拿出个厨师都会做,吃着也是酸甜口,也行。说简单吧做好的人真没几个,能够叫绝的屈指可数。

  “炝拌干豆腐”不是阿巧首创,但绝对是阿巧发扬广大的。

  这道菜在呼市卖的比省城都火,其次是北京,在苏州经过老谭的改进,将干豆腐换成了本地人爱吃的干丝,卖的也很火爆。在长沙也很受喜爱,呈逐渐上升趋势。

  做这道菜的关键点是对干豆腐的处理和与葱丝的搭配上,干豆腐焯过水后不要急于投凉,保持热度最好。所搭配的葱丝不能太少,必须放在干豆腐表面和干红椒丝一起浇热油才行。

  所用的调料也极为简单,用鲜露和一品鲜按一比一的比例调和,加少许麻油拌好即可,不要加味精、味粉之类的,以免泄口。

  这道菜五个选手几乎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最后由大众评审团给出意见,省城队选手以一分优势暂时领先。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