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9章 拉家常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姐夫说:“是,老妈这辈子罪没少受。”

  三姐夫说:“嗯,现在行了,到老享福了。”

  大姐夫说:“那是在老五这,在咱们几家不一定这样。看着没,人家老太太心干净,八十六了没病没灾,腿脚还利索,咱们达不到这程度。”

  二姐夫说:“咱们都不一定活到八十六。”

  大姐夫说:“就你这样是够呛,成天佝偻拔气的还一天三顿酒,一顿不喝都不行。要我说你听老兄弟的,下了秋赶紧把地包出去上省城,到丫头跟前儿还能有人管着点儿,要不然你那酒戒不了。”

  “去省城我这酒也照样喝,喝一辈子了,到老还能让儿女管住了?”二姐夫说。

  五姐夫怼二姐夫:“那咋地,谁老了不是让儿女给管住了,你翻天呀。”

  大伙儿就笑开了。

  笑过之后喝酒吃菜,这时候老太太从屋里出来,走到桌跟前儿先是看了看桌上的菜,然后又看看了大伙儿,说:“那酒少喝,多吃点菜,死热荒天的。要喝喝点啤酒,凉快儿。”

  随后见桌子上没有啤酒,问:“没买啤酒呀?”

  大姐家儿子兰军说:“买了,在井里拔着呢,姥姥。”

  “噢——”

  老太太走到二女婿跟前儿,把酒杯拿起来放鼻子前闻了闻,说:“这酒不好,太辣,不是纯粮食的。”说着话便把酒杯里的酒倒了,然后说:“酒不好别喝了,喝啤酒,啤酒凉快儿。”

  “好嘞,我这就拿去。”兰军笑着答应,起身去井边提啤酒。

  老太太见外孙子去拿啤酒了,便不再说话,转过身慢慢往屋走,直到进了屋桌上几人才松了口气。

  “来吧,老妈发话了,不让喝白酒,咱们把杯里酒干了换啤的。”大姐夫说。

  “干了行,主要是我这杯里没酒呀。”二姐夫显然没喝透,委屈的说。

  “想喝自己上大门外喝去,我们是换啤的了。”五姐夫说。

  众人把酒干了,兰军把啤酒提来给了每人一瓶,老谭没要,倒了杯灵芝参芪酒。

  大姐夫说:“老兄弟,你也换啤酒吧。”

  老谭便把面前的酒杯递给大姐夫要他尝尝,大姐夫浅尝一口,诧异的说:“还没啤酒有劲儿呢。”

  老谭说:“是,主要是养胃,我胃不好。”

  五姐夫说:“我昨天喝了,一点劲儿没有,还甜个兮的。”

  一直没说话的外甥女婿是村里的赤脚医生,问老谭:“老舅,你泡酒都放的啥?”

  老谭便把放的药材说了,外甥女婿听了后说:“这几年我也学中医呢,老百姓认中医。”

  老谭说:“学学行,中医是咱们的国术,几千年了,好使。尤其在咱们农村,老百姓认。我接触了几个老中医,确实厉害,不说药到病除吧也差不多。”

  老谭差点把自己的病说出来。

  大姐夫说:“我信中医,西医那玩意儿就治个表面,来得快,但不去根儿。中医是来的慢,但去根儿。”

  二姐夫说:“要讲治大病还得西医,人家能手术。”

  大姐夫说:“中医也能手术,谁说中医不手术了。”

  老谭说:“要讲手术还是中医早,麻醉剂就是中国先发明的,麻沸散,扁鹊研究的。当初曹操脑瓜子疼请扁鹊诊治,扁鹊就要给他做开颅手术。曹操心眼小,以为扁鹊想要他命,没听,反过来把扁鹊杀了。要不然那就是第一例开颅手术。”

  外甥女婿说:“中医不好学,没悟性不行。”

  老谭说:“是,没悟性不行,但也是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医首讲望闻问切,然后是药物配伍。所谓的对症下药是知其里望表于外,同样的病还需根据体质的不同用不同的药,难就难在这。

  不像西医,有炎症了吃消炎药,再不就打消炎针,实在不行该割的割该剌的剌。炎症是消了但病根还在,不知道啥时候还复发,复发就严重的。

  现在中医不行除了庸医坑人害人之外,药材也是一方面。以前啥药材,都野生的,拿镐头上山刨的。我记着我小时候一到暑假就上山刨药材,远志、黄芩、柴胡、知母、山马肉,见啥刨啥,晾干了上商店去卖,能把课本钱卖出来。

  现在啥药材?大部分种植的,药性肯定没过去的好。要是再掺上点假就更不行了,紧慢治不好病,有时候还耽误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