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2章 遇到同行_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一起一万八,员工工资十三万八,运营费用(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外部往来等)五千四,装修损耗(五年期)一万二,这些加一起是十八万八。

  拿三十一万四减十八万八等于十二万六,这是纯利润,占比百分之二十三,已经不错了。

  饭店的高营业额一定伴着高成本,因为中餐到啥时候都是人员密集型产业,不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可以机械化生产。

  所以说高营业额不代表高利润,饭店没有想象中的暴利,只有管理中利润。

  饭店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当天晚上组委会组织与会人员在一家大型的海鲜饺子楼聚餐,王淑兰本打算回去接孙女不参加的,觉着把周晓梅一个人扔在那不合适,便给前夫打电话叫去接孙女,然后和周晓梅一起去了。

  漂亮女人到哪都是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男人,总要多看两眼,有甚者没话找话的上前搭讪,以献殷勤。

  周晓梅和王淑兰两位美女跟认识的四个组委会成员坐了一桌,俩人刚坐下便有三位男士过来坐了,其中一个西服革履风度翩翩的男的从口袋里掏出名片给在座的每人发了一张,然后进行自我介绍。

  “我姓张,弓长张,全名张立国,来自郑州。开了两家酒楼,主营饺子,这次是来学习的。”说的很谦虚礼貌,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

  在座的都笑着点头,以示礼貌性的回应。

  周晓梅看着手中的名片,见上面写着“明珠海鲜饺子楼”禁不住一惊。都是做饺子的,对全国各地有名的饺子馆多少了解,这家明珠海鲜饺子在郑州数得着,属高档酒楼,营业面积五千平米,两家店年营业额能达到一个亿。

  传闻他家饺子以品种全闻名,正好一百种,号称“传承百饺、百滋百味”。

  张立国接下来介绍和他一起过来的另两位男士,一个是他的总经理,一个是他的技术总监。

  四位组委会成员了解明珠海鲜饺子,都很客气的介绍了自己。接下来王淑兰自报家门,介绍了自己和周晓梅。

  显然张立国没听过阿巧,但出于礼貌和对美女的恭维表示出了应有的热情。

  四位组委会成员中唯一的一位女士对张立国介绍说:“阿巧是后起之秀,这两年发展的挺好,总部在省城,北京、苏州、呼市、长沙都有分店。

  说阿巧你可能不知道,要是说他家的创始人你应该熟悉,老谭,当年操作滨海青花阁了。”

  虽然青花阁现在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当年青花阁全国二百六十多家分店,北边做到了齐齐哈尔,西边做到了乌鲁木齐,东边青岛,南边上海,饺子界里首屈一指的老大。

  尤其滨海的青花阁被东方美食特殊报道过,曾轰动一时。

  张立国有些惊讶,当年他随东方美食考察团参观过滨海的青花阁,听过老谭的演讲,印象深刻。也就是通过那次考察学到不少东西,回去后对自己的酒楼进行整改,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是吗,谭老师今天没来?”张立国问。

  “谭董最近事忙,没来参加。”周晓梅说。

  “噢——”张立国有些失望,随后说:“上次见他应该是十年前了------谭老师厉害,对饺子研究的透,管理有一套。”

  “你俩认识?”王淑兰问。

  “应该说我认识他,他不一定能认识我。”张立国说:“是去滨海青花阁考察的时候见的,呵呵,那时我的饺子馆小,没现在大,就一家,生意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正赶上东方美食组织红厨帽活动,那期活动是考察滨海的青花阁,我就报了名,想去学习学习。

  青花阁做得好,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谭老师的分享,从实地出发,答疑解惑,毫无保留,非常精彩。”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